2024年5月16日《河南日報》第四版報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日前,衛華集團正式確立并發布“四個引領、四個先鋒”黨建模式,成為該集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加強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具體行動舉措。
“強化黨委在企業中的政治引領作用”
2023年,對于國內民營企業來講,是具有重要發展里程碑意義的一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對外發布;9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批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等。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舉措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極大地提振了包括衛華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作為企業投資人,韓紅安第一時間公開發聲,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全力聚焦起重裝備制造主業,堅定不移發展實業。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這樣的背景下,衛華黨委向上而進,向新而行,開始重新審視企業黨組織定位,經黨委會議研究,決定將集團黨組織定位向建設“引領型”黨組織轉變,以進一步凸顯黨委在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
“正是股東明確支持開展黨建工作的態度,近年來,我們黨委領導班子一直在強化黨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上下功夫,這次我們主動轉變黨組織定位,目的就是進一步強化黨委在企業經營發展中的政治引領性,持續鞏固黨委在企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衛華集團董事長李國強說。
“讓黨建引領貫穿企業經營全過程”
綱舉則目張,執本則末從。
有效支撐“引領型”黨組織創建,需要對包括黨建模式、黨建理念、黨建工作方法、黨建制度等原有黨建管理體系進行全面梳理與系統設計。作為創建“引領型”黨組織的重要內容,衛華決定率先啟動黨建模式優化課題。
在韓紅安的支持下,2023年8月,衛華黨委先后3次“北上”赴北京尋求“外腦”指導,4次邀請中共中央黨校等單位專家學者深入企業開展黨建工作調研和管理流程“診斷”。其間,共召開2次專題調研座談會,由專家進行現場“問診把脈”。整個黨建工作調研、模式論證耗時7個多月,累計召開各類黨建討論會議10余次,撰寫模式論證報告、解讀報告字數達5萬余字,數易其稿,反復推敲。
在優化黨建模式之初,衛華就確立了符合中央政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國家導向、符合企業實際的“四個符合”原則,在認真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基礎上,衛華從政治引領、精神文明建設、創新驅動、國之大者等多維度進行總結、概括,使黨建精準引領企業關鍵管理要素,契合國家戰略需求,最終提煉出“四個引領、四個先鋒”黨建模式,即黨建引領企業戰略,勇當高質量發展先鋒;黨建引領核心價值,勇當產業報國先鋒;黨建引領企業創新,勇當科技發展先鋒;黨建引領社會責任,勇當共同富裕先鋒。
“用好的模式去指導企業管理工作”
“黨建模式絕對不是一句喊喊就過去的空口號,黨組織定位的轉變和新的黨建模式確立,對于提升企業黨建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黨建模式宣貫將成為近期衛華黨建重點工作,確保新的黨建模式能夠指導我們的經營工作。”衛華集團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長鄭要杰表示。
為保證衛華“四個引領、四個先鋒”黨建模式順利推進,今年1月份,衛華黨委主導實施的“黨建管理模式創新”課題項目被列入衛華集團重大管理創新課題清單,該項目制定了模式優化、解讀、宣貫、導入等詳細的項目推進時間節點,為該課題的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2000年成立黨支部以來,衛華在24年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構建“重要理論上黨校,一般培訓上黨課”的特色黨員教育體系;每年發布黨委“一號文件”,內容涵蓋黨建、群團、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公益等內容,成為年度黨群工作指導文件;2022年將黨建工作寫入公司章程,2023年嘗試開展“黨建業務一體化”管理課題,促進黨建和企業經營業務融合發展。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得到持續鞏固與加強,憑借優秀的黨建做法與經驗走在了周邊民營企業前列,成為全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典型代表企業之一。未來,衛華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爭當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非公企業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