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近年來,衛華集團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在公司黨委的牽頭下,圍繞引才、育才、留才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有力支撐了企業創新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把人才凝聚到黨旗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每個人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7月29日上午,衛華集團報告廳座無虛席,該集團黨員和中高級管理人員代表150余人齊聚一堂,認真聆聽中央黨校黃相懷教授關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心得體會。這是今年以來,衛華集團開展的第15次公司級黨員教育活動。
作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衛華堅持發揮黨委在職工群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主動踐行黨管人才原則,將黨的建設工作融入并體現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在黨委的牽頭下,衛華集團分別就員工政治素養、中高級管理人員管理技能和生產一線“金藍領”崗位技能開展個人綜合素質提升。今年以來,衛華集團已開展公司級黨員教育活動21次,培訓人數達2600余人次;衛華集團開展管理和一線崗位技能培訓達8000余人次,有力促進了員工隊伍素質提升。
為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需要,衛華還積極實施“三個一百”人才開發工程,即百博千碩進衛華、百名金鷹金花、百名大國工匠培養計劃,積極實施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并舉,先后與武漢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面向全國招募高端人才,為集團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與活力。截至目前,衛華已經建立起以中國工程院張鐵崗院士、馬玉山院士為集團技術帶頭人的1200余人研發團隊。
“提升員工業務技能素質是公司經營業務發展的客觀要求,而把人才凝聚到黨旗下,建設一支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守信念的產業工人隊伍才是我們的根本任務與目標。”衛華集團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長李國強說。
當好人才保障的勤務員
進入12月份以來,衛華智能產業園生活區一處施工現場,工程機械正在有序作業,工人們干得熱火朝天,這是衛華投資100余萬元建設的綜合運動館項目,項目建成后面積達1000平方米,內部設1個網球場地和2個羽毛球場地,預計明年2月份建成投用。
距該項目不遠處便是衛華集團黨群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投資1700余萬元,可同時容納500余人,是長垣市最大的企業黨群服務中心,內部設有標準游泳館、乒乓球館、健身房、瑜伽室、樂吧、職工驛站、服務臺和微型超市等基礎設施,面向全體員工免費開放,為員工提供舒適、愉悅的工作生活環境。
打造幸福衛華一直是衛華工會的美好愿景,為讓各類人才安心工作,衛華還為職工開通鄭州、洛陽等地周末免費班車,為異地職工設立探親假、報銷探親往返路費,向高端人才免費提供鄭州、長垣福利房,連續10余年實行全員免費就餐。今年7月份,衛華再次投入205萬元開展千名員工草原游、海邊游活動,不斷提升員工幸福生活指數。
“衛華人才隊伍中70%是外來人才,我們不僅要做各類人才的后勤保障員,還要當好大家的勤務員。”衛華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苗紅說。
衛華黨委建立黨委委員聯系黨支部、黨支部委員聯系班組、黨員聯系崗位的“三聯系”制度,大力開展“我為職工群眾辦實事”活動;堅持職工獲得榮譽、受到懲處、申請辭職必談,職工有紅白事、遇天災人禍、有困難必訪的“三必談三必訪”機制,加強公司黨委、工會與職工群眾之間的聯系。近三年,衛華累計為職工群眾辦理各類實事2400余件,開展職工救助80余人次,發放救助款30余萬元,切實讓職工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
不斷增強人才隊伍的獲得感
“心情很激動,我深感責任重大,十分感謝集團黨委和公司的關心與培養,下一步,我將認真履職,積極為我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建言和發聲!”
12月8日,河南省工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在鄭州閉幕,河南衛華高級焊接工藝師吳慶富當選河南省總工會第十六屆委員會委員。
吳慶富是衛華優秀人才隊伍中的一員,其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中原技能大師”等榮譽稱號。除此之外,吳慶富還是新鄉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河南省青年聯合會第十二屆常務委員。
“我們堅持把最高的榮譽給企業中最優秀的人才,讓有為的人才站到前面來,優先推薦到各類平臺,目的就是不斷地增強他們的獲得感,以更好地促進其全面發展!”衛華集團董事長韓紅安說。
在黨建引領下,衛華人才隊伍建設廣結碩果。截至目前,衛華已經累計培養出2名“全國勞動模范”、1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名“全國技術能手”、1名“中國重機行業大工匠”、2名“中國重機行業工匠”,3名“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6名“河南省技術能手”以及2個“全國工人先鋒號”先進集體,全國、省級和行業先進個人與集體共計30余個,企業先進勞模群體輩出,成為助推衛華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